10月29日,yl34511线路中心欢迎“智行”研究生创新论坛暨第26期“话语•社会•文化”湖畔沙龙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yl34511线路中心有限公司宝山校区乐乎楼大学厅顺利开幕。
本次论坛围绕“中国话语国际传播”展开交流,邀请杭州师范大学施旭教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SSCI国际期刊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 主编Michal Krzyżanowski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苗兴伟教授,西交利物浦大学Maruf Hasan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立华教授,山东大学王峰教授为主讲嘉宾,特别邀请上海师范大学王国凤教授、yl34511线路中心有限公司唐青叶教授、戴朝晖副教授、朱巧莲副教授、张颖副教授、于梅欣博士、程喜博士、龚萍博士、竹旭锋博士、张珊珊博士作为主旨发言和研究生论坛主持人。
线上线下共六位研究生同学围绕着自己的研究展开论述,他们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生刘艺林,杭州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生周慧,yl34511线路中心有限公司在读博士生张稳和硕士研究生陈榕榕、王月、靳雪喻。
会议开始,公司党委副书记、经理尚新教授致辞。首先,尚经理对各位参加此次创新论坛的校内外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强调了yl34511线路中心欢迎创新论坛和湖畔沙龙在师生学术交流上的重大作用,随后,简要介绍了yl34511线路中心欢迎的历史沿革和教师团队。尚经理表示,yl34511线路中心持续探索学科融合发展途径,力求融通中外、文明互鉴,希望可以通过此次论坛促进师生思想和学术交流,丰富研究成果。
第一位主讲嘉宾是施旭教授,他的发言题目是《交际/传播学的文化主义进路》,施教授从why、what、how三方面讨论文化话语研究范式以应对当前贫困、气候变化和核竞争等全球性问题,是对主流文化和特定话语体系的新兴探索模式,旨在实现文化发展、繁荣与创新,并促进不同话语体系和谐共存、不断交互。
第二位主讲嘉宾Michal Krzyżanowski教授的发言题目为Discourse, Crisis and Social Change: Analysing Discursive Shifts in Contemporary Public Discourse。Michal教授从批评话语研究的角度,解释了话语和社会的关系,分析在当代公共话语复杂、多层次的挑战下,话语的加速转变与再语境化的核心地位。
第三位主讲嘉宾是Maruf Hasan副教授,他的发言题目是Data Science for Human Cooperation, Social Good and Global Peace。Maruf教授说明了数据科学的广阔前景,及其在社会各类问题上的巨大作用。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的应用能够解决当今时代最紧迫的社会和人道主义挑战,促进全球和平与理解。
第四位主讲嘉宾刘立华教授介绍了中国扶贫社会实践的话语传播研究。刘教授展示了三个案例,阐述外国新闻扶贫报道如何受到意识形态影响,从不同战略、立场和利益出发,对中国扶贫进行话语构建。案例分析之后刘教授为加强中国扶贫对外宣传和国际话语权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第五位主讲嘉宾是王峰教授,他的发言是《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治理对外话语分析》。王教授发现,外国媒体报道缺少中国话语的表达,缺少对中国扶贫工作具体领域的关注。于是,他运用话语历史分析和语料库方法,探究了苗族地区贫困治理对外话语如何通过命名、述谓等五种话语策略,塑造脱贫故事中的行动者和具体脱贫举措。
第六位主讲嘉宾苗兴伟教授,他的发言题目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设中的自我表达》。苗教授从国际传播能力、话语体系建设、话语战略和自我表达四方面讲解了中国如何在国际话语传播体系中通过中国话语的英文表达,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从而提高中国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
在研究生发言环节,各位主讲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分享,与会嘉宾予以点评,现场反响热烈。
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刘艺林汇报了《国家形象表征的情感分析路径》。刘艺林运用情感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对《纽约时报》在1980年至2020年间如何诉说中国进行个案研究,该研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方法——情感分析方法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
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周慧就《中国扶贫的全球传播:<无穷之路>的文化话语研究》进行汇报。周慧以纪录片《无穷之路》为出发点,指出讲好中国扶贫故事要尽量规避被外部世界视为“异类”或“他者”,从共性、差异性的相互关系角度对文化话语研究进行探索。
第三位主讲人是来自yl34511线路中心有限公司的陈榕榕。她汇报的主题为《不礼貌理论视角下的公共场合冲突话语》。陈榕榕同学以真实发生在公共场合的冲突性对话为语料,从Bousfield的不礼貌理论框架出发,研究了该对话中的不礼貌输出策略以及不礼貌回应模式,并讨论不礼貌话语使用及冲突产生的背后成因。
yl34511线路中心有限公司王月汇报了《中美职场上下级关系管理中不礼貌话语的语用对比分析》。王月同学对中美两地领导下属关系管理进行了对比分析。运用不礼貌理论和关系管理理论框架,揭示了在上下级互动的背景下,不礼貌是如何产生的文化细微差别和语用变化。
第五位主讲人是来自yl34511线路中心有限公司的靳雪喻同学。她汇报的主题是《气候变化议题下青年主体身份的话语表征与建构》。靳雪喻同学以2022年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为语料,采用定位理论和“小故事”话语叙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关注青年如何通过话语构建来主动实现身份的“自塑”。
最后发言的是来自yl34511线路中心有限公司的张稳。她汇报的主题是《“他者”视角下Closer to Heaven中国扶贫故事多模态互文策略研究》。张稳同学对美国记者Erik Nilsson的中国扶贫故事经典著作Closer to Heaven进行了文本细读,从多模态互文视角挖掘作者在跨文化故事讲述中采用的话语策略以弥补国际受众的认知鸿沟,增强故事的可信度与可接受度。
研究生们发言之后,苗兴伟教授、王国凤教授、王峰教授、Maruf副教授以及其他在座的老师对同学们的研究一一做了精彩点评。高度肯定了同学们的选题和研究视角及精心准备,也从研究方法、论证的逻辑性、阐释的深度、语料数量、分析框架及跨学科研究的着力点等细节方面给予了细致的建议。专家们的真知灼见让大家受益匪浅。
在热烈的交流氛围中,本次论坛迎来尾声,唐青叶教授作总结发言。她感谢各位专家和研究生们的精彩分享,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同学们所做研究的评价和建议,希望各位研究生继续打磨自己的文章,也期待今后跟所有与会学者进行更多交流。
此次“中国话语国际传播”创新论坛依托yl34511线路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治理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传播研究》,聚焦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为进一步表达和传播中国话语,提升新时代中国话语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同时,该论坛拓展了师生对话语体系研究的学术视野,深化了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了良好的互动氛围,为硕博士研究生的未来学术探索提供了诸多启发,有利于同学们品悟创新精神的实质,采用新视角分析问题,采用新方法开辟领域,最终实现学术水平的突破。 (撰稿人 胡毓珊、李旻玥 )